欢迎报名

第十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

10TH CHINA AEROSPA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聚势十年 群智涌现

大赛荣誉
CAIEC
十年沉淀
重磅升级

10
经验积累
3600
+
参赛项目
529
+
获奖项目

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中国航空学会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2016年联合发起的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平台,以前瞻性、平台性、权威性为导向,深度聚焦航空产业链创新生态构建。大赛以促进航空科技同产业、航空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核心使命,通过整合“政产学研用金”资源,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协同并进。

大赛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专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努力构建央地协同创新生态,汇聚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为航空强国建设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未来十年,大赛将持续深化“技术-资本-产业”闭环,支撑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打造全球航空创新策源地。

赛程安排
CAIEC
两大分组
四大领域

8月20日截止

参赛报名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8月21-25日

专家初审

初审阶段在按照项目所报名的领域赛分别评审报名材料。

各领域评选出

15
创新组项目
15
创业组项目

9月

领域赛

民机民航领域赛+新材智造领域赛+低空经济领域赛+未来空间领域赛

各领域评选出

8
创新组项目
8
创业组项目

11月

全国总决赛

共64名获奖者。

创新组/创业组各设奖项

8
全国一等奖
10
全国二等奖
14
全国三等奖

大赛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由初审 、领域赛和全国总决赛组成。

大赛聚焦航空产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

重点关注航空航天产业细分领域中的民机民航、新材智造、

低空经济以及未来空间四大领域的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创新。

扫描二维码

历届评审主席
CAIEC
新赛制
更权威

本届大赛超过100名产业界、投资界专家评委

经历资料审查、初审、领域赛、全国总决赛四大环节优中选优。

同期活动
CAIEC
长期陪伴
全面赋能
AFA

第二届

空天创业营

130
+
创业学员
CATEF

第三届

中国空天科技企业家年会

200
+
演讲嘉宾
CAIF

第五届

中国航空航天投资年会

200
+
演讲嘉宾
获奖感言
CAIEC
用心支持
十年坚守

其实我跟大赛还有一段渊源,第一次接触之前是做大赛评委。我印象特别深的几个项目,至今都觉得很大胆,都是有理想的人,但当时刚出来创业没什么经验就没有参加。这次参加大赛真的是很成功,有很多的战略投资,包括产业投资也开始关注我们,以及国家队的大基金,因此未来融资的渠道会更加多元。

在大赛的时间中,我们还交了很多新的朋友和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创业路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让我们觉得创业这条路我们一点都不孤单,企业能够互通有无,未来一定是很有希望的。

CEO/创始人 胡震东

白鲸航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非常感谢这次大赛的举办方和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十分精彩同时也是国内航空界顶级的创赛。对于氢新科技包括我也学习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包括顶级的技术专家以及投资界的各位朋友。这场比赛也是我们观察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窗口,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行业内的能人高手和大咖们是如何思考和规划的。

我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知己知彼”。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的优势可能在于对基础理论和行业技术发展的深入了解,但我们可能在市场把握和开拓市场方面存在短板,我们应该与那些懂市场、善于将技术转化为市场所需产品的人加强合作,以共享和分享的精神,互补彼此的长处和短处。

总经理 李瑞宇

氢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感谢能给我们团队这个机会。本次参赛,因为产品刚好是契合了智慧民航领域,并且大赛的规模也很大,影响力一直很大,因此团队抱着学习和推广产品的初衷来参加交流。收获很多,尤其是当放眼各领域这么多新技术新产品出现时,以及听了专家的论坛,开阔了视野,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把创新奖领回来感到很荣幸,团队能够在行业难题面前发起挑战,在产品研发中艰辛付出,在未知和质疑面前坚守科研路径,在市场开拓中重视客户需求和服务质量值得点赞;雷达是安防的重要设备,在守护国计民生的安防底线方面还会迎接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感谢公司能够为团队提供奋斗的基础,也感谢主办方能给我这个表达的机会。

智能感知事业部部长 陈建平

无锡市雷华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路充满挑战,面对众多的难点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请教、多分析,不要孤军奋战。我要感谢航空航天界组织了这样一场大赛。从CAE的角度来看,我们公司才刚刚从幼年期成长到少年期,可以说我们仍然是一家年轻的CAE公司。

通过这次大赛,我们不仅有机会获得很多专家的指导、结识了许多投资人,还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行业对我们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真正走到世界前沿,避免未来我们的后代再次面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总经理 蒋寻涯

上海东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很实在的行业比赛,它瞄准的是航空领域的产业发展。所以你的参赛项目最好既有创新性,又有产品化,这两方面都要过硬。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参加的大赛,在先进性、权威性、专业性、公平性、包容性和投资性上都是顶级的。只要你有好产品好技术,这里一定会让你大放异彩。你不仅能获得荣誉,还能找到投资和合作伙伴。

总经理 郝明

飞芯智控(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此次比赛的一等奖,我感到非常荣幸。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最怕的是方向性有问题,我最为开心的在于我们探索的新技术方向能够得到众多专家和评委的认可。因此这个一等奖是对我们研究方向正确性的认可。我一直也在反思,在演讲中、在向他人介绍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其实在市场的应用领域我们的表述还不够充分,很多专家们提的问题其实非常尖锐,可能在这个阶段确实我们没办法完全解决,但我相信未来终将得到解决。感谢组委会提供的这个平台,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成长。这次的经历和收获对我来说是无价的,谢谢!

联合创始人 李智

中科爱毕赛思(常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

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那时候我们公司刚开始考虑开启投融资,收到了很多组委会的推文和稿件,其中有一篇关于评委和投资人关注的常见问题解答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文章非常有价值,我甚至根据那篇文章的内容,对我们的商业计划书(BP)进行了结构上的补充和调整。参加这次大赛能够认识到许多行业内的伙伴,有时候如果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视角中,思路可能会受限。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上下游伙伴的接触以及听取专家的指导,我们在视野和认知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次主要是我一个人参赛参展,没有足够的同事在现场为观众和行业伙伴做详细的讲解,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合伙人 李一凡

成都国科容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了最聚焦的方式,也是我们密度最大的机会去观察客户需求。这无疑是国内最好的舞台。尤其是受邀嘉宾以及参与创新、创业两大领域的参赛者中,不少创新团队成员来自我们的客户单位。我们在成长,大赛平台的成长也非常迅速。如果将大赛视为一个产品,它是极为成功的,具有极高的稀缺性或唯一性,是国内其他比赛所不具备的。最终进入决赛圈的企业,很多已经成长为大公司,甚至有些即将上市。这里不仅能够收获客户,还能获取更多市场信息,遇到更强的创业竞争对手。我们将这次比赛不仅视为一次竞赛、一个赛场,更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个重要的学习课堂。在整个比赛环节中,我们收获颇丰。

执行总裁 张扬

深圳秩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衷心感谢大赛的组织方、工作人员以及各位专家评委,感谢他们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心血。这场比赛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是我们观察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窗口,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行业内的能人高手和大咖们是如何思考和规划的。我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知己知彼”。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的优势可能在于对基础理论和行业技术发展的深入了解,但我们可能在市场把握和开拓市场方面存在短板。我们应该与那些懂市场、善于将技术转化为市场所需产品的人加强合作,以共享和分享的精神,互补彼此的长处和短处。

首席科学家 易卫东

国科星图(深圳)数字技术产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我要衷心感谢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多举办这样的会议,要发掘更多的创新创业者。这次会议中,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企业和创业者,他们充满想法、朝气和办法,这让我深感振奋。我特别赞赏的一点是,除了正式会议外,还安排了专访等环节。这相当于将短短的7分钟介绍时间放大到了1小时,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和企业。

联合创始人 薛蔚

杭州蔚超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这确实是一场非常集中且高质量的学习,我非常享受那几天的时光,包括场上和场下与评委老师、资方以及媒体的互动,都让我感到思想碰撞,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活动结束后,我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不完全统计,在活动前后两三天的时间里,我大概添加了120多位嘉宾的微信,其中大约40%是资方代表,同行业界也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这场活动含金量很高,信息密度很大,养分很高,足以支撑我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即使未来我不作为参赛选手,我也愿意继续参加这样的盛会,去聆听、去见证,去见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和收获。

总经理 杨昀

宇称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在现场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同行、潜在客户、朋友、股东、专业的投资人,这些联系目前正在逐步转化,近日就有一位在大赛上认识的客户将从上海前来参观我们的车间,这可以算作一个成功的转化案例。遗憾的是由于我在展台接待客户过于忙碌,很多人在排队,没能抽出时间去听报告。我认为大赛结束后也可以安排创业者和行业前辈就某些主题进行交流学习,空天创业营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也可以尝试参加。

创始人 何文浩

杭州昕劲增材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我受到朋友的推荐后,认真考虑了参与的意义。了解大赛的高规格和资深评委团、专家团的阵容后,就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把我的产品与材料展示在全国行业顶级平台上,让大家为我打分,这也是我决定参赛的主要原因。参赛后,我发现了几个显著的亮点。第一,规模之庞大,专家阵容之强大,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各位评委的点评的专业度超过我过去参加的各项专业级大赛。第二,主办方在赛事的统筹安排和细节处理上做到了事无巨细,尤其是安排与产业、资本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会,让我们潜在客户进行了交流,我们受益匪浅。第三,大赛组委会在赛后对参赛企业的追踪与服务也做得非常出色,这在我参加的历次大赛中是前所未有的。

创始人 王波

杭州乾智坤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非常重视中国航空学会的举办的活动,该学会本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航空工业集团与我们在业务层面存在一定联系。我的许多朋友都参与了此次活动,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需要借助这样的平台来宣传自己,让更多单位了解我们的产品和能力,在宣传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如此多的应用。虽仅获得了一个三等奖,但活动结束后,众多投资人纷纷联系我。回到北京后,我也与这些投资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由于我负责公司的投融资工作,因此对这些交流感触颇深。

董事会秘书 孙培建

星际航遥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的理念与大赛所倡导的创新、鼓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高度契合。我们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大赛,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公司,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获得业内领导、专家以及投资机构的认可,这是我们参赛的初衷。通过参加大赛,我确实也感觉到要实现商业航天的终极目标,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降低成本提升配套效率,才能真正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落地。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技术提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努力推动整个产业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最终目标。

副总经理 闵道成

光年探索(江苏)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感慨良多。我深感荣幸和感激,我们的评委们认可了我们的项目,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这份认可不仅坚定了我们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决心,也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我深知教育是没有终点的,创新同样没有终点。航空航天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它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团队的协作。无论孩子们将来是否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作,他们可能从事文科、管理,甚至做生意,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能够伴随他们一生。

联合创始人 郭庆

西安航科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2号院

邮编:100123

电话:4000-747-919

邮箱:info@aeroinno.com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0-74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