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发展,已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促进军事资源与民用资源统筹使用、协调发展,实现“军中有民、民中有军”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具备条件的世界大国推动经济发展与军力升级的共同选择。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世界新一轮军事变革,为有效应对现阶段我国面临复杂多样安全威胁,推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实现军民结合、富国强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融”字是关键、“合”字是牵引、“发展”是目的。“军”与“民”二者之间不是单纯的“民养军”或“军供民”的问题,而是要在推动军事资源和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交融汇合的基础上,实现部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大踏步向前发展。对人民军队而言,推进军民融合的唯一理由、检验融合成效的唯一标准是战斗力的增强;对国民经济体系、科研体系和社会大众而言,推进军民融合的唯一目的、检验融合成果的唯一尺度是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更好实现。因此,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始终紧紧把握住增强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根主线和总目标,将是否有利于增强部队战斗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划定为各地、各级军地单位和机构制定或实施涉及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的红线。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强化融合领导、找准融合重点、改进融合方式、破除融合障碍。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融合领导。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始终、绝对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的各领域、全过程。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中央军委军民融合局等专职领导或协调机构正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优势,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事业迈上更高台阶。


  第二,聚焦新兴领域,找准融合重点。网络安全、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普遍具有受传统军民二元体制影响相对较小,资金和智力密集度高,对人才和资本的需求度大,技术成果外溢效应强等特点。因此,这些领域能够比较好地发挥军民双方创新优势的加成效应,可以并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努力充分发挥中国经济产业链完整、市场容量广阔、高技术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等比较优势,选取建设网络强国、海洋强国等我国已具备若干技术优势的新兴领域,以军民融合发展带动该领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跃升。一则能取得经验、形成示范,二则可突破节点、以点带面,为其它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开辟路径。


  第三,健全体制机制,改进融合方式。努力改进与军民融合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军地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合署办公、项目联审、网络平台建设等多种形式,克服军事需求提报分散重复、军地对接卡壳不畅、执行情况反馈滞后等问题。提升融合方式,不能只是搞人员叠加、技术共享等较低层面的融合,而是要着力探索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支撑,绘制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蓝图,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平台和载体。组织制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计划,督促检查政府、军队和社会共同遵照施行。


  第四,坚持破立并举,清除融合障碍。军民融合发展的推进过程就是一个逐步突破旧体制、建立新格局的深度改革进程,必然涉及对各种不适应甚至是阻碍军民融合的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机制架构进行破立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空白缺位及时立改废释。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作为意识,摒弃只算地方和部门利益的“小账”,不算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大账”的单纯经济思维,破除“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山头观念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不冒险也不作为的庸俗中庸哲学。


  只要把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做深做好,我们的中国梦强军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