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政产学研用金”六大要素集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产业发展生态,很荣幸今天能够邀请到一直真正“跨界”在这六大要素之间的四位领导分享一些在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创投生态方面的实战心得!



杨会长您好,您曾在今年央视对话栏目中提到“我们进入新阶段以后,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活力。”咱们大赛几乎每个项目都是专精特新类型的企业,您认为政产学研用金应该如何联合起来,共同帮助这些企业发展呢?

undefined

杨拴昌:首先,非常感谢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第六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制造业的发展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美之间的影响。从美国对中兴的制裁到后来对华为的影响,都涉及到芯片这一核心产品。这让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工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尽管制造业和装备领域有众多的产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工业基础仍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短板。


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来自航空领域。中国的航空无论是军机、民机、还是无人机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我们航空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我们发现有很多单项的技术和设备仍然处于弱势。所以,这几年,各级国家部委和央企集团都积极带头在工业强基方面做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发展、创新、提高。说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我很认同主持人提到的“专精特新”方向。我认为这是一个初创企业应该走的必经之路,也许更是唯一路。企业在初创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显然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们就必须聚焦并找准自己的方向,才可能取得一些成绩,才能在整个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奠定自己的地位。收看峰会的观众朋友很多都是航空航天领域里的初创企业。我想对于他们来说,“专精特新”就是他们要走的路。


“政”是政府引领、“产学研用”是核心、“金”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是整个产业健康机体所必要的介质,就像人的血液一样拥有强大的作用。


这几天,大家也能看到中国工信部已经公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这是工信部开展的第四批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工作,前三批共有4762家企业获得认证,这次又有4300家左右的企业即将获得认证,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这次认证工作结束后,在中国得到工信部认证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有9000家左右,这将会对整个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整个工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



唐总您好,科技人才创业最大的痛点是管理经验和管理团队的稀缺,您曾作为运20研制的现场总指挥,大运以“一个模式,六个统一”的研制体系为制度保障,您统帅了一千多家企业从事研制工作,能否请您为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管理心得呢?

undefined

唐军:首先非常感谢中国航空学会举办第六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也非常感谢主持人邀请我参与这次圆桌对话。


说起大运的研制,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十多年前,我先给大家说说大运研制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过去我们国家从国外进口伊尔76和国产的运8作为主要的运输飞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一款大型的运输机,用于解决投送、预警平台、加油平台等问题是非常迫切的。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通过了2006年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专项是其中之一。“大飞机”专项里包含了两个项目,一是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二是大型客机——C919。同年6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研制。要求2012年年底实现首飞,研制周期仅为5年半。按照国外同机型研制的历程、经验及我国实际情况来计算,运20的研制需要10年时间。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我觉得航空人始终把航空报国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克服一切困难把它制出来。当然我们也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年,西飞、成飞、沈飞等主机厂都多次与国外企业进行国际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各种型号的研制也使硬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时虽然研制周期非常紧,但我们自己也有一定基础,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采取措施力保节点。


第一,模式创新。当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把过去的主机厂一家制造模式变成全行业联合制造模式。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了各主机厂,机头由成飞负责、中机身和机翼由西飞负责、中后机身由陕飞负责、尾段由沈飞负责、起落架由中航起负责、机身和翼身整流罩由哈飞负责。过去是一家干,现在多家一起干,还要协调一千多家供应商,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协同?我们采取管理创新的措施,提出“一个模式,六个统一”的管理思想。“一个模式”是指合同管理与行政命令相统一、相结合的模式。“六个统一”是指研发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体系统一、生产管控统一、成本核算统一和供应商管理统一。目的是希望所有参研的单位、企业在一个模式和六个统一下共同努力、共同工作。总指挥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问题、及时克服困难、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苦干巧干。苦干,我们那个时候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说“611”,就是一个礼拜工作6天,一天工作11个小时,还有 “ 5+2 ”“白+黑”。至于巧干,我们的研制全线从零件制造到部件装配到总装集成,有几百项技术难关得到了攻破。我们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一切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把起初我们认为不可能的节点变成了现实。


经过研制全线的共同努力,2013年的元月,运20成功实现首飞;2014年11月,运20参加了珠海航展;2016年7月,运20正式列装部队;2017年7月,运20参加了建军90周年的阅兵仪式;2020年疫情暴发以后,运20不仅给武汉送了急救物资,还多次出国执行任务。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此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之后第四个能够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我作为参与该型号的研制工作的现场总指挥之一,最大的感悟就是苍天不负苦心人,路虽远、行则将至。



袁总您好,国投创合基金是国投集团旗下专业的引导基金及产业基金管理机构,直接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已培育三千多家创新型科技企业。您公司的官网首页有一句话——“国家战略践行者,市场价值洞察者”,这句话非常震撼人心。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国投创合基金?以及你们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定位,国投又是如何发现和投资了这么多优秀企业的?


undefined

袁祖武:主持人好。首先预祝本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总决赛圆满成功,也感谢您关注国投创合。


国投创合成立于2015年11月,它是由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的,是一家混改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国投集团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管理平台,主要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基金投资。现在国投创合管理着2支国家级基金,分别是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军民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除此之外,还有几支与地方区域合作的产业基金和市场基金。目前国投创合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在管的参股基金超过180支,直投企业100多家,培育了3000多家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95%以上,创新型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0%以上。实际上,国投创合是国内支持创业投资团队数量最多、行业覆盖面最广的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刚才提到了我们的口号是“国家战略践行者、市场价值洞察者”。从“国家战略践行者”而言,国投创合秉承了我们集团大股东国投集团“为国而投”的基因。国投集团从199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无论是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金融及服务业,都一直在做优、做专和做精,自2004年以来,国投集团已经连续18年荣获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是仅有的8家央企之一。从国投创合来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扶持新兴产业为己任,所投方向都是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不论是创新驱动还是军民融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产业和企业在关系国家命脉的核心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国投创合作为国家级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的责任与担当。说到“市场价值洞察者”,国投创合的创始团队是一支经验丰富、拥有20年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十多年引导基金管理经验的专业投资团队,多年来一直深耕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近几年国投创合又招兵买马,吸引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又有一定产业背景的年轻优秀人才加入,以行业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子基金、行业交流等项目资源优势,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及其他特种装备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掘具备竞争能力、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中的领跑者。另外,在国家发改委的倡导下,国投创合还牵头成立了全国性的创业投资服务联盟,这里面包括人工智能、创新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安全等多个新兴领域,以此不断拓展我们投资的生态圈,凝聚创新活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袁总您好,持续深耕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系国家命脉的关键领域是国投创合的企业愿景,您本人也是清华高材生,在总装备部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您的眼光肯定非常高啊。请问在您的眼中什么样的产业和企业是值得投资、需要去投资支持的呢?


undefined

袁祖武:主持人过奖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还是行业里的一个新兵,因为我过去的履历一直是在国防科技和装备研发管理领域,更多的是围绕科研创新和装备研制做一些工作。关注的主体是科研团队,关注的重点是科研项目本身,它的技术指标、原理样机、环境适用性等等。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另类投资,国家投资换科研水平的提升,换装备实力的提高,而无需财务回报。这和股权投资不一样,股权投资关注的主体是企业。但对于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资,我觉得,大方向上还是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例如2019年设立科创板时提出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包括现在北交所提到的“专、精、特、新“,符合这些特征的产业我认为都是值得投资的。还有现在提倡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和国家安全、产业进步息息相关,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我们主要投资硬科技类产业。第一,可能因为我过去一直做科研方面的工作,我会更关注企业的技术“护城河”,包括企业是否具备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是否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独立的研发团队,关注它持续的技术研究和鑫品开发计划。第二,关注商业模式,即盈利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企业的成长事半功倍。第三,我个人比较关注企业的文化。我觉得企业的文化决定了企业能够做多大,走多远。伟大的企业应该有伟大的文化。因为工作性质我会走访很多企业,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我很乐意和创始人做深入广泛的沟通。除了关注企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外,我更关注创始人(合伙人)本人作为企业家的心志和愿景。我觉得创始人如果有追求卓越的理念或心态,企业未来的表现也是高光的,当然前提还得是知行合一,脚踏实地。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第一次参与全程尽调的企业,也是我们国投创合直投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睿创微纳,他们的主营业务是做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在最初和创始人马博士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心界之高,他说别人一提到睿创微纳就说是做红外的,其实我们要做多光谱全产业链的研发,对标的是国际上最好的企业。睿创微纳的企业愿景是:“要在人类技术进步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他们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全球首款8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就是这家中国企业发布的。我觉得这样的企业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投资的。因为它是一家追求卓越的企业,他的技术追求世界一流的,它的产品、它的客户是面向全球的。这样的企业是投资人心中的好企业!



杨会长您好,刚才袁总也提到了专精特新,“专精特新”毫无疑问是去年的年度热词,这四个字确实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所以想请您针对“航空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怎么样做强自身?投资机构转型投资专精特新企业应该如何布局航空产业链,如何选择航空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给出一些建议。


undefined

杨拴昌:专精特新是这两年的一大热词,大家非常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前面我也谈到,这是我们当下的创新企业的必由之路。


航空是集中了很大高科技的一个尖端产业。有一句话是说航空产业是工业之冠,而航空发动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这都说明了在航空领域做企业不容易,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在航空领域内做金融支持,也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因为尖端的技术需要在充分地验证后才能在飞机上获得应用。刚才袁总讲要聚焦国家战略,而航空产业就是国家现在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唐总也提到,2006年开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就把大飞机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大飞机”专项的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务院副总理,这也说明了它的重要性。显然它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大家都要有耐力,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说到金融,马总和袁总都选择了在该领域里做金融支持。我觉得你们选对了,航空航天的发展需要你们陪伴这些创新创业企业共同成长。


我想除了政产学研用金这个大家共同努力的中小企业生态之外,我们也应该把开放作为强有力的手段。大家都能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WTO 以来,我们借助世界的力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大运为什么能够在短短5年多时间里,就完成了之前10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离不开数字领域对我们的支持。例如飞机设计,现在飞机的设计进入了数字设计的阶段,设计软件对我们的支持是非常大的。除了设计以外,运20整个协同制造工程,涉及到上千家企业,在这里边能够做到协同、不出错,与数字领域、与国际先进软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觉得除了我们自己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以外,我们仍要借助国际开放的力量。总书记也一直在强调我们要更高水平的开放,这是我们的手段,不能放松。中小企业的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空天界的这些企业的发展,更要用好改革开放的手段,给到大家足够的支持。



唐总您好,按照集团主机厂主辅分离、做强核心的要求,国内主要航空主机厂正推进产业链结构性调整。您认为配套企业在本轮供应链改革中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又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抓住这个窗口期呢?


undefined

唐军:非常感谢主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记得1983年我刚刚被分配到西飞的时候,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公安局,从原材料采购、锻铸件加工、零件制造、工装制造、部件装配、飞机总装、试飞,所有的环节西飞都有。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大部分是在“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当年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在当时这个举措无疑是成功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这几年国防军工和航空工业都在着力实现主辅分离、聚焦核心。所谓的主辅分离就是把主业和辅业分开,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辅业比如说学校、公安局这些为企业服务的配套职能一律交给社会、交给政府。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该目标已经实现了。


现在正在推进的工作是更加聚焦核心、聚焦主业。我刚才讲的在一个飞机生产的全产业链上有材料采购、零件制造、工装制造、部件制造、总装集成、试飞多个环节。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航空工业的要求,每一个企业都要把全产业链进行细分,把它分成核心能力、重要能力和一般能力。


核心能力要自主化。例如主机厂,试飞、总装和关键的大部件就属于核心能力,一定要实现自主化,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重要能力要产业化。比如某些不太重要部件和关键零件,就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目标。能产业化,就留着自己干;不能产业化,就交给能产业化的企业干。一般能力要市场化。除了核心能力和重要能力之外的就是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就按照市场规律,谁干的便宜,谁能保证质量和进度,就让谁来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才能做得更专业、效率更高。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主机厂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包括零件制造实现了数控化,部件装配实现了精密化,企业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实现这三化之后,配套交付的能力大幅提升,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


现在已经配套的企业有很可喜的局面:主机厂的任务量在这几年增幅都比较大,已经进入行业的配套企业的任务会更重。而还没有进入、想进入的企业,现在可以做增量。主机厂要退出的一般能力,部分要退出的重要能力就是你进入的机遇。主机厂现在出现的可喜的变化就是你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至于配套企业应该怎样抓住机遇?


配套企业自身:第一,要围绕核心建能力。无论企业的核心是在复材、零件加工、工装制造、还是金属零件加工,都一定要分清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任务到来的时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围绕自己的核心去建设自己的能力。


第二,要注重实效抓管理。现在信息化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了平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没条件的企业要把基础打好,用纸质的东西,只要夯实基础,也可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从合作角度看:合作方在项目上要给出承诺,在管理上要给予帮扶。当年西飞把自己波音737的某个零件交由贵州的云马负责。但因737的零件要求很高,波音和西飞都有自己的体系。西飞就给云马承诺,我给你多少零件,每年的产量是多少。还手把手的教它、培养它,让它达到这个能力。最近成都也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成都在新都区建设了航空产业园,该产业园由成都市政府出资建设。成飞给入园的企业项目上的承诺,同时派管理团队手把手地教这些企业。所以我想合作方主机场所应该给配套企业项目上的承诺,给它一颗定心丸,同时在管理上帮助它,提升它的能力。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各界也应该大力支持。第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管是央企还是民营配套企业,大家都是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少了一个螺丝钉,项目都无法交付。在项目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在机会和待遇上坚持公平。


第二,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给民营配套企业更多财政上的支持,让它能够生存下来、发展壮大,我们军品的配套也就更有希望。


最后我还想说,我们要通过共同努力,形成配套企业努力、上游企业帮扶、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局面。让配套企业健康发展,为国家的装备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感谢四位评委有高度有深度的分享,从几位的介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航空是一个大协同的产业,而且我们正处在巨大的变革窗口期,像袁总所在的国投集团、马总所在的地方航投都已经亲身入局,各地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航空产业的培育和投资,产业端有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再加上无数企业家苦干肯干的精神,我们整个产业生态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