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


“阎”聚空天,“创”启未来。非常高兴能够借助第六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中国航空投资峰会的东风,与各位新老朋友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创新引领,航空报国”。航空产业属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是世界科技与工业制造能力竞争的制高点,行业技术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技术及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航空强国更是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支柱。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今天我们共聚一堂,探讨新时代下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机遇、动能与未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向与大家进行分享:


航空产业是未来十年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赛道


1908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在美英法三国之后,自主研发出我国首架飞机;1918年-1920年,国内先后成立了5家飞机制造厂,中国航空业就此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发展航空业,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从1954年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的飞机初教-5首飞,到新世纪以来被誉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鲲鹏”、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和大型客机C919相继实现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制造和设计能力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国航空产业化体系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 国家及省、市层面支持政策密集出台,航空产业的重要地位凸显


航空装备作为代表国家先进技术的高端装备,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引导国产航空装备往产业化、商业化、高端化发展。此外,各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均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支持鼓励航空产业,从统筹部署、税收激励、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政策指导与制度安排,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产业政策体系。


2. 国产民用飞机需求旺盛,军用飞机批量列装需求明确


我国目前民用飞机的需求量仅次于美国,7月份三大航司向空客派发了292架份的巨额订单,总金额逾379亿美元,未来20年间我国民用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0亿美元;C919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29家,订单总数超1000架;ARJ21新支线客机客户达22家,订单数近600架。


我国目前三代以上战斗机的保有量不足美国的1/8,其运输机、轰炸机、加油机、预警机等数量更是远超我国,后续10年将是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武装直升机等新机型加速列装的黄金期。。


3. 工业及军用无人机市场迎来大发展


随着国家低空开放进程的推进,50公斤级以上的大载荷工业级旋翼和固定翼飞机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农业植保、气象干预、管道巡检等细分领域市场的不断扩容,其需求量将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在小规模地域冲突和综合性作战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蜂群组合、靶机、僚机等定型产品的不断增加,翼龙系列、彩虹系列等逐步进入批产期。


同时航空产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强、行业准入门槛高、产业积聚性明显、配套体系稳定等特点,在巨大的军、民用市场需求和科技催化红利背景下,泛航空产业已经成长为目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赛道之一。


航空产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航空装备关键性技术受到欧美国家的封锁,突破欧美“卡脖子”核心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而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以下趋势:


1. 航空新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高端合金等应用比例持续增加,国产客机的复合材料比提升空间巨大;


2. 主机厂对军机非核心产能的配套逐步向民营企业扩散,区域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3. 国产替代化要求凸显,民机配套体系逐步向国内的企业放开,产业配套能力初现;


4. 航空核心部件自主可控能力提升,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技术研发实现突破;


5. 通航领域发展多头并举,无人机市场放量大增。


“卡脖子”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产业化能力的培育提升,就是我们投资的方向,产业投资的实质就是用资本的力量去解决产业的痛点,实现各方的多赢。


首当其冲的是发动机技术研发和发动机配套能力建设投资。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是整架飞机的灵魂,飞机的所有设计实现均和发动机的性能息息相关,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具有研制周期长、技术涉及面广、研制难度大等特点,随着国家“两机专项”工作的推进,国内涌现出以航发动力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研发及生产能力的企业及院所,研制谱系逐步齐全,活塞、涡喷、涡轮等类的发动机均有所突破。民营企业中也涌现出中科航星、宗申动力、芜湖航瑞等一批新兴企业。


其次是军民用飞机机体配套能力建设投资。


近年来波音、空客的转包生产业务大部分集中在飞机机体的加工制造方面,伴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研制及批产进程,主机厂首批扩散出来的非核心配套业务也主要围绕机体配套能力发布,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等梁、框类主要零部件。机体零部件价值约占飞机整机的30%,根据我国的军民机需求估算,未来10年,军民航空零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这块蛋糕是十分诱人的。


最后是航空机载设备配套能力建设投资。


航空机载设备是飞机的神经系统,它包括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两个部分,占整架飞机总价值的45%左右。出于国防建设的要求,我国在航空机载设备配套领域投入巨大,基本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机载设备生产体系,但技术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民机机载设备的国产替代化、军机机载及地面配套设备、测试设备的维修、更新;机载核心设备中的惯导系统、陀螺仪、机载芯片等领域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其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业化配套能力的扩张都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聚焦中国航空城阎良,赋能投资伴成长


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中部的西安与长三角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两翼,以北京、天津、四川等研发、制造为支撑的航空产业格局。特别是西安,不仅拥有中国航空工业中的“两个最大、两个唯一”,还先后研制生产了大运、轰六、飞豹、新舟等30多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摇篮。航空工业逾1/4的科研单位、人才及生产力量聚集西安,以整机制造、大部件制造及零件加工产业为重点,涌现出一批以中航西飞、航发动力、西部超导、三角防务为代表的优秀企业。


聚焦航空城阎良,区域范围内构建布局了由整机制造、飞机设计、强度试验、试飞鉴定等组成的主干产业;由机载系统、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等组成的分支产业;由航空零部件加工、转包生产、专用装备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教育培训、通航运营等组成的配套产业,形成了“三机”(大运、新舟、翼龙)、“三材”(陶瓷基、镁锂合金、碳纤维)、“三压”(模锻液压、大型旋压、热等静压)为代表的航空特色创新体系。


近年来,区内规模以上航空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保持不低于20%的持续增速,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仍然实现了24.1%的增速,这都受益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基地内航空产业链聚集,配套品类齐全,区内众多企业陪伴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制和生产,企业的带头人长期扎根航空产业,深入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化腐朽为神奇,为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供应保障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领域的隐形冠军在区内散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航空基地的产业投资平台,西安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区内产业项目的投资扶持力度,先后投出了一批优质企业:三角防务(300775)先行一步,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的助力,三年多来经营业绩不断攀升,核心竞争力愈发凸显;兴航航空作为民营机体配套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规模扩张迅速,技术及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沃祥航空是国内最年轻且唯一的民营飞机燃油系统提供商,技术研发能力突出,配套应用广泛;昱琛航空是国内领先的机载设备和地面测试设备提供商;中科航星是中科院唯一授权的发动机产业化平台;还有智同航空、斯塔克材料等一大批优质项目。他们聚焦制约航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为补强航空产业短板弱项、提升航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贡献力量。


作为区域性投资机构,投资收益回报固然重要,但陪伴企业成长,为企业赋能,形成区域产业聚焦优势更为重要。西安航空产投一直以来以“优资产、强服务”为导向,提供涵盖“空间赋能+经营赋能+金融赋能”三位一体的产业培育和创新集成服务体系,做资本和产业的桥梁,助力航空产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设立一支新的产业基金,基于阎良在航空产业布局中的区位优势,借助基地得天独厚的产业背景,新基金将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中具备一定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项目。希望在座的投资人能够加入我们,共享航空企业成长的红利。


各位朋友,航空产业投资一直以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本的投入,是长周期的事情,在漫长而火热的互联网崛起时代,这似乎是主流投资领域的“冷板凳”。但航空投资的十年坚持,令我们不仅收获了回报丰厚的项目,还结识了诸多拥有航空情怀的创业者与企业家朋友们,大家共同经历了行业从极夜到极昼的转变,等到了航空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过往十载,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让我们不负使命共创航空产业的新未来。


最后,祝各位嘉宾、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根据嘉宾在【第二届中国航空投资峰会】上的发言整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