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

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除了国企以外,民企也非常重要,所以,未来一定是要将国企和民企深度融合起来发展的航空产业。


——曹春晓


“一代飞机,一代材料”,随着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它让飞机可以在拥有同样的强度下变得更轻,飞得更远。曹春晓院士在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上进行了该主题的演讲,空天界也一起和曹春晓院士聊聊院士眼中航空双创的意义是什么?


空天界:您认为“双创”对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曹春晓: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很重视 “双创”。创新驱动着整个社会发展,是科技、工业、农业等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创意和创新互相联系但有所区别,创意不一定是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走向社会之后结合国家的需要开创自己的创意,发展对国家有益的企业。这次组织航空双创大赛旨在促进大家的双创意识,鼓励团队、企业为“双创”做出贡献,推动“双创”更好地发展。


空天界:您认为中国的航空产业未来重点可以关注哪些领域?哪些领域可以成为发展重点?



曹春晓:一个是航空产品的设计,首当其冲的是飞机发动机的设计。为了航空产品能够自主创新,国家在10年之前就酝酿了大飞机重点专项,今年正式启动两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是专项里的重点,也是国家科研的重点。


例如C919的机体和其他方面是自主创新研发的,但为其提供动力的是来自CFM公司的LEAP-1C发动机(CFM是GE与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的合资公司)。因为大飞机研究的比较晚,民用发动机虽然已经研究几年了,但还没有到达成熟的程度。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不仅是发展飞机,还要专注发动机的设计制造。


除了设计和制造,材料也是航空产业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发动机的温度高达1700摄氏度,现今所有的材料在这个温度下已经接近熔点。中国的复合材料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仍需要继续研发。


另一方面,试验的手段也要进一步发展,飞机不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也是试验出来的。过去,我们在飞机试验方面技术工作做的不够,还没有全面和系统地掌握飞机和发动机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空天界:未来发动机研发以及生产链条中是否会邀请民营企业参与?


曹春晓:目前,国家强调军民深度融合,包括将来飞机和发动机的设计制造都需要军民融合,并且要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的意义深远,只有这样聚全民之力,才能发展飞机和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这次竞赛里就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参加,除了国企以外,民企也非常重要,所以,未来一定是要将国企和民企深度融合起来发展的航空产业。



空天界:就民营企业而言。在研发生产航空用复合材料方面有没有机会?


曹春晓:民营企业只要努力也可以自己生产研发复合材料,尽管目前很少的民营企业可以将复合材料应用到航空产业中来,现在主要还是国企供应飞机的原材料、零部件。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基础和许可,进入这个市场较国企来说比较困难。但以后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进入这个市场的民营企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空天界:航空产业的技术材料能否跨界应用?



曹春晓:不同领域的一些技术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虽然航空器材研发难度较大,技术也相对高端,但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这面临着一些管理风险,比如说利益分配问题,如果没有利益冲突,可以推广地很快。相比较而言,国外在材料跨界应用方面更加成熟,也有更完善的专利保护和使用系统。


未来,航空在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发展可能性。这主要体现在通过改进航空装备的性能使飞机飞得更快更远。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通用飞机飞的更加精准灵活。当前国家正在发展通用航空,但因为空中管制的原因,也存在着局限性,将来随着空域进一步的开放,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空天界:就您的工作经验来讲,怎样融合“产学研”的思想来推动航空双创的发展?


曹春晓:当前很好的机遇是强调了军民融合,把“产学研”和“军民融合”这两个重要的举措结合起来,高效的,多频次的做技术研究。

在创新方面,企业是主力,因为企业本身的需求和工作原因,他们有自己的研究人员,为创新做出了贡献,但是企业的力量有限,不能积攒太多的研究人员,需要依靠企业之外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大学等其他的研究机构。


所以,有关要做好这方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鼓励并促进企业自觉自发地进行研究创新工作。只有国家的领导作用、“产学研”思想和“军民融合”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双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