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高级工程师

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协常务副主席

航空企业科协技术创新联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只要科研人员敢想,技术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需求,而技术只是帮助人类将需求衔接起来。”


——周彤



1954年7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雅克18的仿制机从南昌起飞,一直到今天,航空工业洪都通过创新造就了众多辉煌,这其中也包括了国产第一架超音速强击机——强五,新一代教10高级教练机,以及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段。

 

那么是什么让洪都一直走在航空创新的前列呢?而他们又是怎么可以把飞机制造技术跨界应用到各种行业中呢?我们一起听听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的专家评委——来自航空工业洪都集团科协常务副主席周彤的介绍,航空工业的双创不仅仅只是造一架飞机。


链接: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复赛黄冈赛区全回顾: 十强诞生记

老照片:洪都制造——初教五


洪都制造:C919前机身大部段下线,运抵上海

 

空天界: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有什么故事吗?当时的创新发展和现在航空技术创新有什么不同吗?



周彤:洪都的航空历史非常丰厚,1951年建厂,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工厂一边建设,一边试制飞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送上蓝天,因此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勉。

 

对于洪都来讲,一直是注重自主创新的。从最早的雅克-18(初教五),然后是初教六,到60年代研发国产第一款超音速强击机——强五,以及K-8教练机,再到现在的L15高教机,它们都是依靠洪都自己的科研人员进行自主创新研发而来。成谱系的机型发展为后续新机型研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能力体系。

 

目前的航空技术对数字化要求非常高,洪都已经形成了以高端教练机为代表的系统集成供应能力,全面打通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流程,飞机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考虑后续的生产制造、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


空天界:那么航空双创在您看来,它指的是什么?您觉得未来航空产业跨界融合是否是一种趋势?



周彤:航空双创同航空产业发展相契合,对于中国走向航空强国是完全需要的。早期航空发展关注研制大型号,以型号项目为背景来进行技术拉动。

 

现阶段的航空科技发展,还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军民深度融合,二是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如果没有更多的大众参与,缺乏社会力量介入,单靠航空人现有的力量,无法形成这个氛围,还不足以完全推动全产业发展。目前很多跨领域的创新性技术研究仍然是空白,有时看到了方向,但介入的还不够深,甚至有心无力,航空双创可以大有作为。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飞机对某些技术、某些工艺或者某种材料提出很明确的新要求,其实这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当这些突破达到一定程度,它的横向贯通作用非常强,对国家的技术基础、研发水平、制造能力都有重大的拉动、提升作用。

 

对于未来,飞行不仅仅局限于飞机,跨界应用将会是必然的趋势。只要科研人员敢想,敢于创新,技术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需求,而技术只是帮助人类将需求衔接起来,因此飞行汽车、无人飞行器、飞行机器人等都是必然的产物,而跨界也使得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空天界:作为老牌航空企业的创新一线的同志,您能否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讲讲航空企业是如何鼓励、激励员工进行创新创业的?


周彤:目前企业提出了在职创业的新举措。这并不是让员工离开本职岗位去从事创业,而是利用在职期间,开发出对企业发展,或是对航空技术有拉动作用的产品技术,让员工在产品成功中获得成功。比如我们成立的先进智能研发团队,他们组成的小团队,在市场中积极探索。

 

洪都设立了民品部门和民品子公司,如果企业内开发出好的技术产品,民品部会来牵头做产品的技术转化,包括项目的前期调研、项目论证以及项目实施等等。当然目前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但许多并未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企业的创新模式还需要更好地探索。



空天界:您觉得老牌国有航空企业对与民营资本、企业的合作是什么样的态度?



周彤:目前洪都正大力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对民营资本的合作并不抱否定的态度。希望可以和民营资本合作,面向航空产业发展,特别是大众能普遍接受的航空相关领域的项目。

 

另一方面,航空的产业链条特别长,并且产业应用面很广,因此对民营企业而言,其中蕴藏了大量的发展契机。洪都的相关配套产业,这里应当就有大量的市场合作机遇。在某些领域,民营企业甚至可直接参与竞争某个项目。

 

从长远的角度看,航空产业绝对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不可否认,民营企业有它的优势,如社会资本较为充足,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客户维系能力强,能够把产品价值充分挖掘等等。而传统的航空制造型企业,他们更关注产品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和民营企业合作,更像是进行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