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参赛嘉宾



02 企业&项目简介  



  企业简介:


灵翼飞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创始团队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与硕士。公司立足于航空航天领域,一直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技术创新,以无人机市场与应用为导向,坚持基础研发与创新解决无人机技术痛点。共申请14项发明、29项实用新型、3项软著,以及2篇顶级航空SCI、3篇EI论文。北航先进飞行器设计专家作为本公司技术顾问团队,为本公司技术领先性提供了保障。


  项目简介:


无人机动力系统测试技术是集高精度测试测量技术、飞行器及发动机专业技术及知识、专业数据分析、软硬件结合于一体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可应用于无人机前端的设计研发、动力匹配、产品定型,以及无人机运营过程中的动力系统的适航测试、质量检测、故障诊断、寿命预判等。无人机动力系统测试,将成为无人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团队致力于开发通用、易用的无人机动力测试系统,定型十余款标准化的测试设备,满足电动及发动机地面、风洞、机载飞行测试需求,降低无人机设计、集成的技术门槛,及研发成本与周期。同时,通过无人机动力实训室搭建、无人机动力教学课程开发建立完善无人机教育教学体系,填补无人机动力系统系统性教学的空白。灵翼飞航的客户涵盖国内高校 (20+)、研究院所(20+)以及上百家国内外知名的无人机企业,与国内6家教育机构签订战略协议。


03 路演回顾



我介绍的项目是无人机动力系统测试。我是一名90后创业者,201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一个航空人,怎样做去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毕业后选择了动力测试这个细分领域,为什么?因为基础性实验技术是航空工业或者说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石与土壤。



有以下几个出发点,首先无人机体量非常大,发展快,但是整体的技术水平落后。第二是无人机系统进入国家空域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我们的适航技术又是非常匮乏的。第三是人才的缺口成为限制这个行业的重要瓶颈。我们团队就致力于开发测试研发设备,改善目前遇到的问题。



无人机测试领域,它具体的痛点是什么呢?首先目前没有这种成熟的测试技术,那么传统的测功机不能够满足无人机动力系统实际工况的测试;第二是适航技术在无人机动力测试领域是空白,第三是目前大部分行业里大部分无人机企业,不具备无人机动力系统数据采集能力。第四,有一部分企业或单位,他们研发简易的无人机测试系统,但是耗费了整个企业大量的研发资源和资金。
 

无人机动力测试,它有着怎样巨大的蓝海市场?
 
首先,目前无人机的数量是有人机的60倍,那么未来是百倍甚至上千倍于有人机的数量。在动力测试需求上,它涵盖整个产业链,从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到运营维护的整个环节。今年的人社部发布了需求,预计未来五年需要350万人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未来五年全球无人机动力系统销售市场容量预估是600亿元,在数字化数据发展驱动下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开发的产品是系列化的,满足大部分无人机动力测试需求。包括电动测试台系列产品、油动测试台、教学实验仪、定制、机载、风洞测试等。

测试形式上,实现地面、飞行、风洞、高频、微型(高精度),实现了从轻小型到大中型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测试。最终应用从实验科研到生产质检到教育培训等领域的覆盖。


为了降低数据采集的使用门槛,使得技术在整个行业快速推广,现在我们整套系统已经实现一键自动测试、数据自动分析的功能。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六分量力高频测试解决方案,它是对动力系统在不同工况的“指纹”提取,在将来为动力系统质量检测、故障诊断、寿命预判,提供批量式服务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商业化机载性测试系统,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并发表了一篇顶级的SCI论文。


我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呢?有以下三个板块:第一是短期盈利——全覆盖的系列化产品+测试服务。第二是长期盈利——无人机动力适航标准,目前和航科院建立了创新联盟,专门做适航技术、无人机生产、质量检测、故障诊断等。第三是多点盈利,最终的客户的需求来自于数据和方案,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研发平台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合作伙伴中,目前有20多所研究所, 30多家高校,服务上百家无人机知名企业,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运营等环节。和国内6家教育机构签订了战略协议,本次参赛项目里的单位有四分之一以上都是我们的客户。
 
竞争分析,目前和我们对标的企业是加拿大RC Benchmark。在产品种类客户广泛性以及技术壁垒上,我们有非常强的优势。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的定位是整个无人机行业以及产业的体系化升级,他们的定义是测试商业化应用,这是我们最本质的区别。

这是从项目成立到现在的销售曲线。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11月份单月销售量突破100万。正常情况下应该会呈现指数级增长曲线,这反映了市场巨大的刚性需求。

2019年的项目调研和立项是公司的重要里程碑,走向定制化需求和标准化产品。目前我们正从标准化的产品向行业标准迈进。今年受限于公司规模没有实现开拓国际市场,明年会在无人机的标准化、教育市场的做出非常大的改变。我们年销售额相对保守,因为这是基于不融资的情况下能实现的目标。

团队成员主要自北航和民航大学。我自己有三年的创业经验、五年行业经验和10项国家发明等。技术总监王天诚是民航大学两届航模队队长也是安徽省航模队的教练。创业团队中大都是90后,包括很多北航的博士、硕士,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我们跟民航大学共同申请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去开发风洞动力测试的应用,以及两名民航大学专家顾问企业特派员入驻、发表了两篇航空顶级SCI论文。



04 采访话题


Q

您为什么要创业?是哪一刻什么原因点燃了您?
A

首先我2019年从北航毕业,团队也都是90后,毕业前就一直在思考,我们其实是作为航空航天培养的下一代,怎么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最终我们选择了在无人机动力测试领域,因为只有基础实验性的技术,才是航空工业技术发展创新基石与土壤,这是我们创业的初心。具体原因就是我们一些年轻人,怎么样在宏观上去实现人生的职业规划?出来创业就会直面社会的环境,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这种挑战是我们创业者追求的成长。

Q

您认为团队、资本、技术、市场,哪一项是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哪一项是您认为最难的?
A

我们现在做的细分领域是一个空白领域,我们的优势最核心的是团队,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来自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中国民航大学,在同龄人当中都是非常优秀的。第二是技术,从产品上讲,我们系列化产品能够实现从轻小型到大中型无人机的测试,包括高频测试等一系列无人机适航技术,填补空白。目前,我们的优势集中在团队和技术上。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没有融资,一直在克服困难,甚至很小的管理问题,我们都要磨合完了以后形成自己的内在的经验、应对方式,每一步都很艰辛。但是艰辛背后也有喜悦的,从一开始创业到现在的话都是自己去养活自己,到现在整个产品也系列化推向了市场。我未来最大的困难应该还是我们怎么样去扩大团队,怎么样形成凝聚力。可能认知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去积累沉淀的,这是我认为迫切需要的或者是目前的一些障碍吧。 

Q

您的梦想(目标)是什么?您希望十年后您是什么样的?
A

对于我现在而言,拉着一帮从感情上讲是兄弟,从创业角度上是一帮合伙人去创业,那么我肯定是希望带领大家去打造好公司。要突破,要冲出去,要带领大家冲出去,这是从团队来讲的。其实对于个人而言的话,我非常佩服的企业家朋友,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小的挫折小的失败孕育小的成功,大的挫折孕育大的成功”。未来的十年,我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怎么管理企业、认识行业,更深入的去认识、去创造社会价值,然后再去创造经济价值。

排版 | 空天界编辑部

▌声明:本平台对分享、转载的内容及观点持中立态度,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平台所有。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联系人:media@aeroinno.com